商業教育「個案研究」到底在教什麼?

「個案研究」到底在教什麼?

What the Case Study Method Really Teaches

「個案研究」到底在教什麼?

Klaus Vedfelt / Getty Images

將自己帶入虛構的故事情境,扮演故事的主角,考慮困難的商業抉擇──這樣的「個案教學」方法,自哈佛商學院首度施行以來,已經百年。為何這套方法歷久不衰,且受到全世界的商學院推廣?我們從中究竟可以學到什麼?前哈佛商學院院長尼汀.諾瑞亞,為我們說明。

※ Podcast由瑪利執行長品讀,提供多元視角,助您閱讀文章時產生更多啟發。

我曾擔任哈佛商學院的院長10年,期間花了數百個小時和我們的校友談話。為了讓這些對話更活潑有趣,我最喜歡提出的問題是:「你在我們MBA課程中,學到的最重要東西是什麼?」

校友的反應各有不同,但通常會遵循一種模式。幾乎沒有人提到他們學過的某個商業概念。許多人提到親密的友誼,或是後來變成商業伙伴或生活伴侶的同學。不過,校友最常強調的是某項個人特質或技能,比方說「加強自信」、「主張某個觀點的能力」,或是「知道如何與他人密切合作,以解決問題」。當我問他們如何發展這些能力時,他們無一例外地提到了「個案方法」的神奇力量。

哈佛商學院在1921年率先使用「個案研究」(case study)來教授管理。在我們紀念個案教學100週年之際,已經有許多文章提到這種方法相當有效。我同意其中的許多觀察。個案讓學生接觸到真正的商業困境和決策。個案教導學生在思考更寬廣的組織、產業和社會背景的同時,迅速評估商業問題。學生身處個案情境當中,更容易記得其中的概念,就像如果把字彙運用在有上下文的語句中,人們會更容易記住那些字彙一樣。個案教導學生如何把理論應用到實務,以及如何從實務歸納出理論。個案方法培養了批判性分析、判斷、決策和行動的能力。

有一個詞,貼切地掌握了我們校友提到從個案方法中學到的更寬廣能力,這個詞就是「元技能」(meta-skill)。這些元技能是個案研究教學帶來的一個好處,那些從未接觸過這項方法的人,有可能會低估這個好處。

教育工作者將元技能定義為一組持久的能力,可以讓人更快學習新事物。舉例來說,當父母鼓勵孩子學習演奏樂器時,除了希望培養音樂技能(有些孩子會精通,有些可能不會),他們可能也會欣賞孩子從持之以恆的刻意認真練習中獲得的好處。對於學習音樂以外的許多其他事物,這種元技能會很有價值。

同樣地,我想提出學生從個案方法獲得的七項重要的元技能:

1. 準備/Preparation

學生在面臨知名的「無預警點名」(cold call)的那一刻,無處可躲;所謂的無預警點名,就是老師會隨機要求任何學生開始討論個案。學生在畢業幾十年之後,還會清楚記得無預警點名的一些時刻,其中有些時刻,他們自己或其他人因害怕而動彈不得,或者有時即使面對教授的嚴格盤問,他們仍然能站起來順利分析個案。

個案方法創造了強大的誘因,促使學生準備課業。學生通常會在課前花幾個小時閱讀、標示重點和討論個案,有時獨自進行,有時以小組方式進行。課程刻意設計要讓學生預先準備的個案數量非常多,讓人難以負荷。

學會做好準備是一項元技能,做準備是指事先閱讀材料、決定議題的優先順序、找出關鍵議題,形成初步的觀點,而這項元技能,有助於人們在廣泛的職業和工作環境中獲得成功。我們都看過事先做好準備的人,他們真的懂自己談論的事物,因而能在商務會議中獲得其他人的信任和信心。準備個案討論的習慣,可以讓學生轉變為那樣的人。

2. 辨識/Discernment

許多個案都相當長。一個典型個案可能包括歷史、產業背景、一組人物、對話、財務報表、資料來源文件或其他圖表。有些材料可能偏離主題或無關緊要。個案通常會有漏洞,也就是缺少某些關鍵的資訊。

個案方法迫使學生辨識和聚焦在重要的事物上,忽略雜訊,情況許可時迅速瀏覽,並專注在重要的內容上;而每一位同時面對資訊超載和資訊不足的矛盾情境,而且很忙碌的高階主管,都需要這些元技能。正如一位校友簡潔巧妙地說:「個案方法協助我學會區分有用和無用資訊。」

3. 識別偏見/Bias Recognition

學生面對源自他們自身背景或早期工作和生活經驗的個案,通常會有初步的反應。例如,曾經在金融業工作的人,可能會偏向透過金融和財務的觀點來檢視個案。然而,高效能的總經理必須理解各種不同的利害關係人,並能對他們感同身受,而如果有人天生傾向於偏好某一種觀點,勝過另一種觀點,那麼討論幾十個不同個案,就有助於揭露這種偏見。學生具備這種自我理解之後,就能改正這些偏見,或者學習更仔細聆聽同學的不同觀點,可能有助於他們超越自己的偏見。

在企業環境裡,領導人不可避免地必須要和來自不同部門、背景和觀點的人一起工作,因此察覺和改正個人偏見,會是一項彌足珍貴的元技能。

4. 判斷力/Judgment

個案讓學生進入個案主角的角色之中,迫使他們做出決定,並為自己的主張辯護。這種形式保留了空間以進行細緻的討論,但不能猶豫不決:老師會督促學生選擇一個選項,雖然明知很少會有一個正確的答案。

的確,大多數個案的目的在於激發討論,而不是突顯有效或無效的管理實務。學生在研究所有那些個案的過程中,從同學和老師那裡得到回饋意見,了解他們自己的決定何時令人信服,何時則否。這讓他們能夠培養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做決定的判斷力,對他人溝通說明這項決定,以及獲得他們的支持,而這些都是重要的領導技能。領導人會因為自身的判斷力而贏得尊重。這是學生在個案方法中,得以大量練習精進的一項技能。

5. 協作/Collaboration

最好在進行大量的互相讓步、辯論和審慎考量之後,再做出商業決策。就跟任何團隊運動一樣,人們透過練習就可以更好地協作。先在讀書小組裡討論個案,然後在課堂上討論,這可以幫助學生練習與他人協作的元技能。我們的校友經常說,他們從個案方法中,學到如何更好地參加會議和主持會議。

精心安排有效的協作討論,讓每個人都能貢獻意見,並仔細考慮每個觀點,但到最後會做出深思熟慮的決定,這就是任何良好的個案討論的進行過程。儘管在學校期間,教師扮演這個協作過程中的主要角色,但學習個案方法的學生有機會帶領討論時,能夠內化並精進這項協作式討論的藝術。

6. 好奇心/Curiosity

個案讓學生接觸到許多不同的情況和角色。透過各式各樣的個案,他們得以在一系列不同的產業和部門中,擔任創業家、投資人、部門領導人或執行長的角色。每一份個案都提供一個機會,讓學生了解哪些事物能引起他們的共鳴、讓他們興奮、讓他們感到厭煩,並且可以想像自己在職涯中要扮演哪些角色。

個案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,想去了解世界上的各種機會,以及身為領導人,有哪些眾多的方式能發揮影響力。這份好奇心能讓他們一輩子受益,也讓他們更敏捷、更有適應力,並讓他們在職涯中,更願意嘗試各種不同的事情。

7. 自信心/Self-Confidence

學生在研究個案的過程中,必須扮演遠遠超出他們先前經驗或能力的角色,通常是在自己不熟悉的環境中擔任團隊領導人,或整個組織的領導人。個案討論時最常見的問題是:「如果你是個案的主角,你會怎麼做?」儘管是想像和臨時的任務,但這些「深具挑戰性」的任務,加強了學生能夠迎接挑戰的自信心。

個案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,想去了解世界上的各種機會,以及身為領導人,有哪些眾多的方式能發揮影響力。

MBA最影響深遠的一課

在我們的課程中,學生兩年內可以研究五百份個案,他們被要求擔任各種角色,讓他們認為自己可以應付的各種情況也隨之增加。要在九十位同學面前發言,一開始會感覺有風險,但經過一段時間,學生就會更自在地承擔這種風險。學生知道自己可以在一群經過精挑細選、擁有高度競爭力的同儕面前,泰然自若地發言,因而加強了他們的自信心。通常,校友會描述討論個案如何讓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準備就緒,能夠應付更重大的角色或挑戰,遠遠超過在學習MBA課程前所能想像的程度。自信心很難教授或指導,但個案研究方法似乎可以為人們逐漸注入自信心。

很可能還有其他方法可以學習這些元技能,像是透過練習獲得的重複經驗,或是天賦傑出的教練親自指導。然而,在熟練的老師指導下,個案教學法可以吸引學生參與,協助他們發展強大的元技能,這是其他教學形式無法比擬的。當本校於1921年首度引進個案教學時,這一點很快就變得明顯,目前更是如此。

對於教育工作者和學生來說,體認到這些元技能的價值,可以清楚看到他們共同工作的更廣大目標。回到鋼琴課的例子,音樂老師或他們的學生,可能很自然就會使用一個簡單的衡量標準,來判斷學習是否成功,這個標準就是:學生是否學會了熟練彈奏樂器?可是,當每個參與者都體認到,樂器教學可以逐漸培養更廣泛的元技能[即使是那些手忙腳亂彈完巴赫(Bach)樂曲的人,還是可以從他們的教學終生受益],大家也許就能更深入欣賞這項工作。

對於招募人員和雇主來說,體認到透過個案學習法而獲得的長期效益,可以帶來珍貴的觀點,用以評估人選,以及規畫他們潛在的職涯軌道。

雖然我們必定要利用個案方法的百年紀念,來想像未來教育學生的更有效方式,但我們在評估這些創新時,一定要檢視它們可能為學生培養的元技能,就像對它們可能促成學生精通某項學科主題的成效,一樣重視。

(蘇偉信譯自2021年12月21日HBR.org數位版文章)

哈佛商學院成功人士必經的500堂個案修練,現在台灣就能體驗!
決策者每天數十到數百資訊不足的決定,HBR為此導入台灣企業情境沉浸式的個案,提高您的決策勝率。50個跨產業領導人齊聚一堂,強化您的決策思維!
► 立即報名享早鳥75折優惠